宁夏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xiuchang/20588.html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处于先进之列。在世界近现代,随着西方器用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中华文化在自然、人伦等方面的形上思维以及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直觉体认,仍有不少先进的内容,特别是当现代科技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和世界难题时,人们转而把目光投向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华文化以寻求解决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发掘中华文化的先进内容并促使其与时俱进以实现其现代价值,便成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鲁迅先生曾在80多年前说过:“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道家是自然哲理之学,具有极高思辨性。道———哲理性的最高思维范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其对道的论述兼有两重性。一方面,“道之为物”,“有物混成”,似具唯物属性;另一方面,“无状惚恍”,“无物之象”,又似具唯心虚构。后来庄子又提出“物物者非物”,即认定使万物成为万物的那个“非物”就是“道”,它是“自本自根、生天生地”的本原。道家把道作为最高实体范畴,用以标志世界万物产生的总根源及其变化的总规律,在哲学思维水平上是一个总结性的提高,达到了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思维水平。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而构成万物的原始物质是“气”。万物都禀赋了“道”而成“德”,又禀赋了“气”而成“形”。万物的生成源于道的流转与气的聚散,其模式和“道”在这一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既强调“道法自然”这一以自然为法的宇宙最高原则,同时也强调“天人合一”这一基本原则。庄子在《齐物论》中指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认为天地万物和我们同生于“道”,因而天地万物与我们相统一,“天人合一”就是要人与天地相协调、相一致。在天人关系中,人道要服从天道,最后都要服从于自然,正如庄子在《在宥》中所说:“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按“道法自然”而无为的最高准则行事,“天人合一”就会达到一种最佳化的协调一致。道家崇尚自然,提倡无为,贬斥有为,鄙视人为,是其自然主义传统的主要内容。道家文化与儒佛文化共同撑起古老中华文明的大厦。道家文化虽不像儒家入世文化那样作为主体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扶持,也不像佛家出世文化那样受到众多看破红尘者的青睐,但却以其哲理思辨的幽、远、深、玄吸引着人们不懈地精研深究,现代社会不仅需要道家智慧,而且需要实现道家智慧的现代价值。我国道家早期的炼丹术,实际上培育了中国早期化学和医学的萌芽,而内外丹的创立又直接和医学养生密切相关,至于道家在美学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和观点,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借鉴作用。道家十分重视人的生命,老子曾提出“长生久视”的概念,但长生和久视是一个矛盾统一的命题,自黄帝以来,不计其数的学者为实现这个理想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和牺牲。几千年来,中国医学无论在辨症施治、医药临床,还是在针灸推拿、气功经络等方面,都曾经高度发达,有的领域至今世界领先。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只要把中国医学同现代科技相结合,同西方医学相结合,我国医学科学技术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此外道家内丹学对气功、养生、内分泌调节等都有独到见解和效果,应当在新形势下进一步研究和发展。道家还十分重视美学和艺术的探究。一般认为,先秦老庄以道为美的形而上本体,以气为艺术生命之活力,以妙为审美的基本着眼点,以得意忘象为美的表现方法,以贵自然、尚朴素、意无穷为美的标准和传统,这些都为中国美学和艺术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深刻影响到中国的书法、绘画、诗词、散文、雕塑、建筑、戏剧、小说、音乐、舞蹈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时至今日,道家有关美学和艺术的观点和论述,仍然是我们不可多得的有益借鉴。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虽然和儒家有某些共同的地方,但道家更强调人类来自于自然之天,强调人类以自然之天为生存的依托,二者息息相关,人应当爱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不可破坏天人之间的和谐。正如道教经籍《西升经》所称“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所以世间万物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由此体现“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道家还主张“任物自然”、“因应物性”,让所有的自然物“自足其性”,使生物的多样性得以维持,这实际上已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系统性生态观,这是人类赖以存在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当今世界,伴随工业革命以来经济的发展,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地球正面临资源锐减惊人、环境污染严重、物种消失加快、持续发展堪忧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道家所展示的洞天福地美景,流传的有关洞天福地时空隧道的传说,使人们为之心驰神往,也激励人们去创造一种大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态环境,以促进人类社会协调持续地向前发展。“天人合一”在实质上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同时也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难以解决问题的时候,转而向东方文化寻求解决办法的一缕曙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gjml.com/ssys/16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