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文化大国,在华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古老的中国流传下来很多璀璨的文化精华。其中有高雅的诗词歌赋,有孔子、孟子、庄子等传统的儒道思想,还有如王羲之、颜真卿等人的书法字画等,不过相比这些高雅的文化瑰宝,俗语这种通俗、易懂的语言也作为一种文化瑰宝被古人代代相传,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俗语,就是民间的谚语,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经验总结,这些俗语涉及的面很广,其中包括如何养生,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辨人等等。因为俗语近乎白话,更类似于顺口溜,而且俗语也没有严格的韵律约束,所以俗语才能够在劳动人民之间广泛传颂。千百年来,人们视这些俗语为行事标尺,时刻引导着自己。而对于不符合社会现状的俗语,古人们又加以改进和纠正,使得这些古话能够正确地代代相传。
就像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句“儿孙自有儿孙福”,便是古人的智慧总结,其实与之对应的还有下一句,这一句才是关键,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句便是“莫替儿孙作马牛”。那么这两句俗语说的是啥意思呢?古人总结得对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替儿孙作马牛”,从字面来看,这两句话倒不难理解,儿孙自有他们的福运,我们就不要再做牛马了。现在的我们,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爷奶、父母眼中孩子就是宝。有这么一句话“手捧怕摔了,口含怕化了”,对于长辈对孩子的关爱形容得非常到位!
小孩子从下生之日起,父母就要为了这个孩子奔波。小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了,我们要帮他选最好的幼儿园,为了丰富他的业余爱好。我们要帮他选兴趣专业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帮他打理生活起居,洗洗涮涮。高考了我们还要为他选择好志愿,参加工作了我们也要为了他的工作操劳,最后还要娶妻嫁夫,这都是我们身为父母必然要经历的事,作为父母真的是不容易啊!
但在古时,古人们就已经有老话作为忠告了。这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替儿孙作马牛”,古人的意思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儿孙自有福运,作为父母的我们就不要为了孩子再做牛做马如此操劳了。
古人这话的寓意很深刻:
一是,孩子从小就应该养成自理的能力,身为父母千万不要把任何事情都为他们打理好,这样会阻碍他们自理能力的培养;二是,儿孙长大后,踏入社会,就要在社会中不断地磨砺自己,妥善地处理大事小情,等结婚成家后,更要撑得起家的重任,让自己渐渐地成长起来,作为父母就不要什么事都不放心,这样同样也会阻碍儿孙的成长。三是,如果我们一味地为了他们操劳,这就滋生了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性,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没有担当,长大后他又怎么能撑得起一个家庭,怎么做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呢!所以鉴于古人的忠告,作为父母还是别再为了孩子操劳了,适当的放任孩子吧,让他们独立成长,这样对双方都好!
文章结尾小田再附送两句俗语:“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句话从字面来看也是很好理解的。古人这句俗语寓意也很明白,就是在说自家人不会嫌弃自家人。我们都知道,一般儿子的长相都会随妈妈,妈妈给了孩子生命,又含辛茹苦将孩子抚养长大,这其中的磨砺可谓艰辛无比!
“父母之恩大如天”,就算母亲长相丑陋,身为儿子也不会嫌弃妈妈的长相,同样的,狗是最忠诚的动物之一,它不会因为主人家穷就会离开。
俗语看似很简短,但却是古人的智慧结晶,其中的寓意也是非常深刻的,对于“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替儿孙作马牛”这两句来说,小田觉得古人说得很对,尤其是最后这一句放到现在依然很有用处,孩子确实不要过分溺爱,还是应该给他们自己发展的空间才对啊!
您觉得古人总结得对吗?
文/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