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宗/文
中国大运河·江北水城文旅大会上,签约项目共计16个,总投资额.24亿元。
本次大会期间,运河城市代表、文旅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参观江北水城欢乐小镇。
本次大会期间,运河城市代表、文旅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参观运河文化遗产。
运河文化小镇授牌仪式
聊城中华水上古城
京杭大运河,是流淌千年的诗、流动的遗产、活着的历史。
山东聊城,在明清时期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为当时京杭大运河沿线九大商埠之一。目前,聊城市正乘着《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的东风,着力将大运河聊城段打造成为“文化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荣的河”。大运河,这条滋养聊城数百年的生命脐带、文化长廊,助力聊城的文旅发展在新征程上鼓风起航。10月18日至19日,中国大运河·江北水城文旅大会暨第五届运河论坛在聊城市举办。本次大会以“保护、传承、融合、创新”为主题,旨在推动聊城运河文化带、旅游带建设,打响聊城“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品牌。大运河城市代表、相关专家学者以及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从业者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大运河保护、利用的新思路、新方法。
文化的河
大运河上的生态旅游文化名城
聊城因大运河而兴。翻开聊城地图发现,拥有较高文化价值和影响力的古迹遗存几乎都集中在大运河沿线。大运河见证着聊城历史的沧桑与辉煌,彰显着聊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润泽了世世代代的聊城人,是聊城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京杭大运河为聊城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譬如中国十大名楼之一的光岳楼、建筑精美的山陕会馆、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以及大码头、鳌头矶等。东昌毛笔、临清贡砖、东昌葫芦、木版年画、东阿阿胶、茌平剪纸……这些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聊城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在中国大运河·江北水城文旅大会暨第五届运河论坛上,聊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爱军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大运河描绘了聊城的悠长文韵、连绵胜景。这次盛会无论是对大运河,还是对聊城这座“江北水城·运河古都”都具有非凡的意义。聊城将按照古运河流经路线,把大运河沿线节点串联为一体,通过沿途乡村旅游、温泉养生、体育健身等一系列项目的建设,实现“游运河、泡温泉、尝小吃、品阿胶、做好汉、研文学、聊聊城”的独特旅游生活休闲方式,力争使聊城成为京杭大运河上极具吸引力的生态旅游文化名城。
流动的河
历史与现实映照经济与文旅交融
在第五届运河论坛上,来自全国的运河研究专家纷纷倡议要树立大运河整体保护理念,在保护中加强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专家还就大运河的综合理论研究、通航研究、文旅研究、遗产研究等议题展开探讨,商议如何让百姓更好地感受大运河脉动、共推大运河发展。
近期,“文旅融合”越来越成为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