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汝州唤醒美食吃出一个文化城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在中国,民以食为天。见面最常见的问候词是:“你吃了吗?”翻译成河南话就是“喝汤了没有?”中国的吃,谋生叫糊口,工作叫饭碗,受雇叫混饭……吃不离口才是中国人的常态!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自厨师祖师爷伊尹算起,已有多年的历史,丰富多彩的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提升。虽然经历了历史的反复变迁,也曾度过贫穷落后的年代,百姓一度只求“吃得饱”,但对于吃的讲究却一直没有离开中国人的生活。

美食是文化沟通的桥梁。五湖四海的饮食文化在中国人时刻进行的迁移中不断碰撞和交融,创造了今天唯中国独有的“融合菜”。入口的美味可以绕开个人习惯、语言障碍,迅速温暖人心,贴近彼此距离。

而地方饮食是一个地区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不仅代表这个地区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性、地理环境以及民风习俗,还是一个地方的形象代言人。正如螺蛳粉之于柳州、肉夹馍之于西安、火锅之于重庆、锅馈馍之于汝州。

地道的美食与发源地密不可分。因地制宜,永远是大自然赋予的基本定律;特定的土地环境造出了一方食材,特定的人文环境则激发了人们对于当地美食的热爱与智慧。美食在传播过程中或因当地饮食偏爱或因传播媒介的不同发生改变。就如同多年前土耳其驯服的小麦向东遇水成面条,向西遇火则成面包。所以想吃正宗,没有丝毫掺假、改变的美食只有亲临发源地。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是在万里、田纪云、廖汉生等国家领导人倡导下成立的国内顶级美食协会。几十年来一直深入地方,寻找唯本地独有的特色菜。

通过系统研究地方饮食文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当地设立办事机构、美食分会整合国内国外优质行业资源,为当地创造完整的美食产业链,帮助当地百姓就业创业。

汝州是一座我特别喜爱的文化古城,它吸引我的不只是千年“知己”汝瓷,还有那悠久而深厚的饮食文化。

想当年,轩辕黄帝在汝州崆峒山上问道广成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以佐五谷,以养民人”的“至道之精”;食疗鼻祖孟诜著有世界上最早的食疗专著《食疗本草》被我珍藏了好多年;明清时期盛极一时的十里长街中大街的精美食肆,我也一直想要去尝尝。

汝州饮食除了街头与百姓生活日常相关的“锅馈馍”“卤猪肉”等地道小吃,还有深入到整座城市每一寸肌理的孟诜养生文化理念。在我看来,当前在饮食方面,最受人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gjml.com/yscs/16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