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积累阴德,哪怕做了一件,也会

中科医院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云涛/21900249
民间有这么一句俗话:“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它形容了一个人的成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既有来自玄学的风水,也有对神明的敬畏之心,同时还说明了积累阴德对于命运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阴德呢?阴德是行善的一种表现形式,行善有阳善和阴善之分,如果一个人暗中做善事,不求回报,那么这就是所谓的阴德。阴德也叫阴鸷,《尚书》有云:“惟天阴骘下民”,意为上苍在冥冥之中护佑着天下的人民。古人认为,积累阴德可以获得无上的福报,还会让后世子孙承蒙祖上荫庇。这也就是《周易》所谓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德行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庆;作恶的人家,则必多祸殃。道教作为一个中华传统宗教,一直将劝人向善作为立教之本,其内部有许多劝善的书籍,如《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等,《吕祖全书》中也提到过:“为善事者,必享福报;积阴德者,子孙荣昌。”那么该如何积累阴德呢?古代常说的“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在大街上分粥赈饥,以及筑桥铺路、凿井引水等等都属于广积阴德。道教认为这五件事最能积累阴德,哪怕做了一件,也会得到无量的福报!

01救人危难

民间有句俗话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有人遇到危险,如汽车抛锚、有人落水等,这个时候能够伸出援手,这就是积累阴德的一种行为。道教主张“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在自己修行的同时也要度化别人。“乱世道士下山救世,盛世道士归隐深山”当国家出现危难时,道士们选择下山救国救民,更是积极投身到救亡图存的行动中去。道教的济世度人的精神代表了对世间万物的慈悲之心,救人于危难之间,度天下可度之人。

02孝顺父母

“孝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儒家、佛家、道家无一不将“孝”作为最重要的行事准则之一。道教认为世上没有不孝顺父母的道人,天上也没有不敬老爱老的神仙。《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中说“夫人生世,父母为亲,非父不生,非母不养。”父母的恩情比海深、比山重,“欲学仙道之长生,必先修人道之孝行,人道未了,仙道难全”。即便是修道成仙,也要把人间的孝道放在第一位,孝顺父母也是一个家庭和睦的根本,和睦的家庭才能获得福报。

03随缘放生

道生万物,“道”作为道教信仰的核心,世间万物皆是由道化生而来,同时“道”又存在于万物之中。《道教义枢》有云:“一切含识乃至畜生、果木石者,皆有道性也。”宇宙万物与人类是平等的,因此在对待自然界的弱小生命时,应该保持一颗慈悲之心,不能去伤害它们。同时,假如遇到如掉落陷阱的小动物时,能够将它放生,这既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也是一种积累阴德的行为。虽然是放生,道教并不主张去主动购买动物放生,而是一种随缘遇见时的随缘放生。

04正己化人

做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去劝化别人存善心、行善事。前文说了,道教尊奉“无量度人”,在济世度人之前,首先要“正己”,自己的品行不佳,德行不够,何谈去度化别人呢?道教的济世度人不仅要施恩于人,还要积德于己,积德方能修成仙道。《太上感应篇》有写道:“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它告诉我们,想要成为天仙,就需要完成一千三百件善事;想要成为地仙,需要完成三百件善事。在做善事,积累阴德的同时,就是在端正自己的行为,用自身的行动来感化别人。

05远离邪淫

《关圣帝君戒淫经》有云:“淫为万恶之首,孝乃百行之先。”孝道是诸多善行之首,而邪淫是万般恶事之先。“邪淫”通俗地理解为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均称为邪淫,比如破坏别人婚姻、或者偷食禁果等等都是邪淫。像道教劝善书《太上感应篇》中说道“见他色美,起心私之。”当我们心中萌生了那种邪恶的念头时,应当学会远离,不能让它扰乱心神。远离邪淫,这样的人生才是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家庭也会变得幸福美满,更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福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gjml.com/zrys/17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