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坛大师胡德荣大烹文士江苏省烹饪名誉

逝者已去,烹饪永恒,三尺灶台,厨艺人生。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烹饪先师离我们而去了,他们的业绩和名字已无法追忆,但他们的智慧结晶却在我们今天的烹饪事业中闪光。他们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默默无闻地用厨艺奉献社会,用每道菜品造福人们,为了烹饪事业的继承发展献了青春献终身。

胡德荣(年—年5月22日)男,汉族,国家荣誉特一级烹调师,江苏省烹饪名誉大师,享有“大烹文士”的美誉,于年5月22日中午12时许于家中病逝,享年94岁。

年生于徐州厨行世家,其父胡庆昌先生是徐州南派名厨。胡德荣大师幼年入私塾8年,学习《四书》、《五经},传统文化基础扎实,及长又拜厨行名师学艺。

胡德荣大师16岁从厨学艺于徐州地方正宗饭庄宴春园,历经庆合园、友好、伟成等饭店。年始在徐州市饮食公司烹饪技术培训中心从事教学工作。于此前后在工作与教学期间,在《徐州矿工报》连载“烹饪史话”24篇;《徐州日报》“饮食文化”24篇;《彭城晚报》“膳食春秋”24篇;又在《徐州广播电台》连载“饮食文化”广播稿24篇。同时,在《中国烹饪》、《中国食品》、《烹调知识》、《江苏美食》等刊物发表“中国烹饪鼻祖筷铿与徐州烹饪”、“中国老子饮食文化”、“道家饮食五味与五行论”、“淮海地区烹饪历史渊源”、“徐州菜的历史渊源”等烹饪论文30余篇。并于年陆续出版了《徐州古今名馔》、《胡德荣饮食文化古今谈》和《中国道家托荤素食谱》等专著。年3月其传略生平被国家名厨编委会载录由商业部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

研制开发彭祖养生宴

胡老先生不仅精于烹饪技术,长于饮食文化,而且学识广博,对儒释道诸家经典、诗词书法均有研究。他凭着对饮食业的热情与胆识,创办了徐州市烹饪技术培训中心,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烹饪人才,并借助自己丰富的文化功底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挖掘整理彭祖饮食和养生文化,确立了彭祖在中国烹饪史上的鼻祖地位,奠定了徐州饮食文化研究的基础。他孜孜不倦地整理地方烹饪史料和掌故,研制开发了传统的彭祖养生宴、金瓶梅风味菜点和道家素食、佛家素食,受到食客的推崇。

三个学术观点影响烹饪界

徐州市政协副主席赵彭域先生表示,胡德荣先生的三个学术观点对当今烹饪界有颇多启迪:一是厨师们既要重口味,更要重营养,所以徐州菜肴的“重色”浓墨重彩要向绿色天然改进;二是厨师既要练手艺,更要学文化,中国烹饪的灵魂是文化,技艺只是手段而已;三是厨师要既能做荤菜,更会“烹小鲜”。

胡先生曾在《中国食品报》上就“治大国若烹小鲜”一论参加过笔战,先生的妙论在于“烹小鲜”之不易,更有若干精美小鲜佐证,其《道家宴》均取材素鲜,美轮美奂令西方美食家惊叹:真是干年文明集于一宴。

用饮食文化注解圣贤经典

胡德荣先生是闻名遐迩的当代名厨,他长于烹饪,对道家“太极宴”的发掘与整理,对“金瓶梅宴席”的研制与创造,在饮食界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历史上对经典的注解浩如烟海,而他用饮食文化方面的知识,注解圣贤经典,言前人所未言,为多方位研究圣贤的经典提供了新的视角。

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彭域书院、徐州烹饪协会、彭祖饮食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大烹文士·胡德荣》文集首发式上,彭城书院院长、文化学者汉风说,胡先生学识渊博、说话耿直、为人谦逊,发表了数百篇饮食文化的学术文章,出版了好几部饮食文化专著。在其林林总总的著述中,有关彭祖的研究最有学术价值,他提出的彭祖是中国厨行之祖师的观点,引起全国学界普遍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gjml.com/jkys/17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