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都是有灵魂的~
明日正式立秋。
立秋在二十四节气代表秋天的到来,中医认为,从这一天开始,阳气慢慢下降,阴气慢慢上升,经过春夏的生气勃发,到了秋天,万物开始进入收获收敛的阶段。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这就是说,迎接秋天最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养阴”,如果不顺着万物的生发规律来,身体就会出现问题。
那么,如何正确“养阴”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阴阳”。
阴阳既可表示自然界相反相成的两种事物、现象及其属性,也可表示一事物内部存在的对立的两个方面。前者如天与地,日与月,水与火等;后者如寒与热,升与降,明与暗等。一般而言,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都属于阳,而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人体五脏也分阴阳:心肺居于膈上属阳,而心属火,位南方,通于夏,主温通,属阳中之阳: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心脏病人在夏天的时候不容易犯病的原因。肺属金,位西方,通于秋,主肃降,属阳中之阴。肝脾肾居膈下属阴,而肝属木,位东方,通于春,主生发,属阴中之阳,肾主水,位北方,通于冬,主闭藏,属阴中之阴:脾属土,居中央,主四时,属阴中之至阴。
中医的阴阳理论博大精深,由此可知,我们秋季“养阴”更准确的应该是对肺、肝、肾脏的养护。
鲍鱼,从古至今一直是国人熟知的“海味之冠”,那么,有多少人知道鲍鱼的营养价值极高,还能药食两用呢?
中医表示,鲍鱼又名鳆鱼,归肺、肝、肾经。性温、咸、平,具有滋阴、润肺、平肝、固肾的功效,并且是一种补而不燥的食物,药用时可调节肾上腺素分泌,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同时还可治疗劳热骨蒸,肺结核、青盲内障,月经不调,带下,肾虚小便频繁,大便燥结和高血压症。
鲍鱼这么多的功效和作用,总结起来就是滋阴补肾,平肝潜阳,正是秋季进补养生最佳食物!
尤其是最受欢迎的鲍鱼石橄榄汤,鲍鱼性温,滋阴补肾,石橄榄性凉,养阴润肺。两者结合,既有营养,又符合的秋季“养阴”的自然规律。
食谱如下:
1.备料:鲍鱼6只(干鲍也可以),石橄榄若干、走地鸡半只,姜少量
2.处理鲍鱼:鲍鱼用牙刷洗净黑膜,去掉内脏和头部,鲍鱼壳刷洗干净,壳肉分离。如果是干鲍,则需要按照泡发干鲍的程序先进行泡发。
3.鸡肉剁块、姜切片、石橄榄洗净。
4.锅内加水,放入鲍鱼壳,煮开,水开后放入鲍鱼肉,15s捞出备用。鲍鱼壳也捞出备用。
5.另起一锅将鸡肉冷水下锅,倒入料酒,煮开,捞去浮沫,热水冲洗干净。
6.鸡肉、鲍鱼壳与石橄榄热水进入煲汤锅内,放入姜片,开煲汤模式。
7.汤好前10分钟放入鲍鱼(这个时间根据自己的煲锅来判断,主旨是新鲜鲍鱼炖煮时间要尽量短,不然肉质会变柴)。如果是干鲍,则需要与鸡肉同时放入煲锅内煲汤。
8.汤好后加入适当食盐调味即可。
秋季宜多喝汤,尤其是多喝鲍鱼汤,可以搭配众多的食材,例如排骨、猪大骨、鸡、鸭等增味,再辅助玉米、西红柿、胡萝卜、橄榄、菌菇等增加营养,能更好的调养身体,舒适过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