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岛城一家蛋糕店的肉松蛋糕中洗出棉花的视频刷爆网络,市南区食药监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从涉事店采集的肉松蛋糕样品已交由第三方检测机构,一切等结果出来才能真相大白。虽如此,网上的议论依旧不休。在检测结果出来之前,我们还没法下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有关食品安全的谣言在网上屡禁不止、花样翻新。为此,记者梳理出近年来不断“刷屏”的食品谣言。
谣言1
有人用塑料造大米
前段时间,朋友圈有人发塑料造大米的信息,为了表示这是“真的”,还配了视频。其中一段视频中,一位女士表示,自己买的大米是塑料的,她用手指碾了一下两种不同的米饭作对比;另一段视频显得更有料,是一男子不断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形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该视频流传的同时,还配有一段文字,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那么,所谓的塑料大米究竟是不是真的?
记者搜索“塑料大米”发现,这是一个传了很久的谣言。从年开始,国内外社交媒体就出现了类似“塑料大米在中国被制造”的谣言。随后,不少网民和专家指出这种所谓的“塑料大米”并非被当作食物。年,网上又出现“塑料大米”的另一个版本“棉花大米”,该谣言称有人用烂棉花做大米。随后被媒体辟谣称,那些所谓的棉花其实是某种塑料或化纤。年10月,美国一些媒体和社交网络上流传一段类似的虚假视频,视频还表示“为缩减成本,中国用塑料生产大米,而非种植,并将这些塑料米出口到西方国家。”随即,国内外媒体相继辟谣。同年11月,塑料加工大米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多家媒体相继就此视频进行辟谣。又过了一个月也就是年12月,尼日利亚海关查获袋50公斤装的“塑料大米”,引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