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园养生从诗词中,解读古人养生之道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这是明代名医龚廷贤所写的《摄养诗》,是他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归纳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科学规律。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养生,向来是个永久的话题。曹操的千古绝唱《龟虽寿》中就曾说道,“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从这句话中就能看出,古人早已经知道通过正确的保养之法,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更多的开始注重养生。那么,古人是如何养生的呢?从他们的诗词中,便可一目了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养生需养神,善于养神,是延年益寿的良方。东晋名士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世外,修身养性,过着田园般的生活。这首《饮酒》除了是抒发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外,同样也是一首典型的养生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养性修身,妙不可言。

修身需健心,心乐才有身乐。北宋名家程颢的《春日偶成》,便给人一个深刻的启示: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作者程颢认为,人的一生,即使老了,生活也应该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愉悦身心,方能欢度晚年。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很不得志,但他却处世达观,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还潜心研究医药,收集民间验方,编成《苏沈良方》以济世救人。苏轼除了在文学上的极高成就之外,在养生方面,同样也是一大家。

苏东坡重视以食疗养生,在苏诗中,有一些记述他自做饮食,煎药疗疾的情景:

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

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

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

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

东坡把自煮的菜羹自名为东坡羹。其法以菘菜、蔓菁、荠菜等洗净后下菜汤中,加入生米为糁,放入少量生姜,羹烂可食。不用鱼肉五味,而自然甘美可口,可以去咳止痰,发散表寒。

众所周知,许多美食都是以东坡命名。足以证明,苏东坡在这一方面的造诣之深。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所写的《食粥》。这首诗中,同样也蕴含了独特的养生之道。他认为丰盛的饮食会增加肠胃的负担,而粗茶淡饭最为宜。粥系流质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营养丰富,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应的食品,如莲心、薏仁、花生米、羊肉、胡萝卜等,还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仕途上的不得志,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虽然给他的心灵带来不可磨灭的印记。但这位宦海沉浮的诗人寄情山水,咏物言志。也或许正是对养生之道的注重,陆游才享有85岁的高龄。

其实养生并不是什么非常复杂而困难的事情,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其实也是一种养生方式,而古代诗人基本都以此来告诫自己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这样才能享受天伦之乐,安然的度过一生。

在这方面,我们的确是该向古人学习。

相关阅读:

「嘉园养生」中医养生——拔罐愈疾

「嘉园养生」养生备于理,修身“四不浊”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我们将及时处理。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gjml.com/ysbk/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