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瑰宝还是异端邪说?鬼谷子的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然而,在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人们对鬼谷子的学说却有褒有贬,有的赞叹,有的谩骂。古代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鬼谷子的学说并不是太吃得开。对鬼谷子的学说,在各个不同的时期,是有褒有贬。有的说好,有的说坏。两极分化得很厉害,说好的把它捧上了天,说坏的恨不得把它贬到十八层地下。汉代司马迁称赞鬼谷子,说鬼谷子“其智有过人者”,认为鬼谷子智慧超群;南北朝刘勰称赞鬼谷子“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文心雕龙·论说》)”,宋代高似孙说鬼谷子是“一代之雄”,而《鬼谷子》这本书是“金书”,像金子一般珍贵的书。这些是力捧鬼谷子思想的。骂鬼谷子的人,把鬼谷子贬斥为异端邪说,比如有:汉代杨雄,他称纵横家是“诈人”,诈人就是欺骗,不正派,不地道;唐代柳宗元把《鬼谷子》说成“妄言乱世”,明代宋濂更是把鬼谷子骂得狗血喷头,怎么说呢?说鬼谷子“皆小夫蛇鼠之智。用之于家,则亡家;用之于国,则偾国;用之于天下,则失天下,学士大夫宜唾去不道。(《诸子辩·鬼谷子》)”,这个骂得有点太过分了。云梦山鬼谷祠牌坊上用“修齐治平”来表述鬼谷子学说,认为鬼谷子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宝典;而宋濂却骂鬼谷子,说运用了鬼谷子会“亡家、偾国、失天下”!看看,针锋相对,截然相反。二十年不衰的鬼谷子热对于一个人,有褒有贬正常。但是对于鬼谷子的褒扬和贬斥,观点对抗得那么强烈,走了极端,还真让人有点弄不清到底该怎么评价了。在我国历史上,对学术思想的褒贬评价,有时候缺乏包容的态度。淇县云梦山南天门古代先贤的思想,无论是儒家、道家,老庄思想,纵横家,都从某一个角度揭示真理,凝聚了古人的智慧,都有可取之处。有的人不是客观地全面地看,习惯于尊从一家,贬斥其他。有人看问题总认为“非黑即白”,非得抱着“斗争哲学”。现在仍然有不少人持这样的态度。这是不科学的。学术问题,不能搞“独尊”,不能把“异端”和“邪说”划等号,必须兼容并蓄。一个观点,一种看法,要放在某个角度、特定环境来认识,不然的话,就走到死胡同里去了。下列几个相反说法,该判断哪个正确呢?士可杀不可辱--大丈夫能屈能伸是可忍孰不可忍--小不忍则乱大谋义无反顾----好汉不吃眼前亏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井底之蛙焉能知大海--一叶而知秋义无反顾--好汉不吃眼前亏士为知己者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些话究竟哪一句正确哪一句错误呢?你必须放到一定的情景下去理解。就像儒家、法家、道家、纵横家一样,他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不一样的方法,来解释客观世界。分析一种思想文化,得辩证灵活地对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僵化地看,不能把不同的观点往极端的方向去理解。正确的做法是平心静气地琢磨,吸取各家学派的营养。鬼谷子学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鬼谷子是骂不倒的。针对宋濂对鬼谷子等思想家的贬斥,将近一百年前,大史学家顾颉刚就说过:宋濂在序跋中所说的话,成见何等的重,态度何等的迂腐,他简直是董仲舒请罢百家的口气。他恨不使庄子受孟子的教诲,恨不强葛洪改学《六艺》,恨不把《公孙龙子》烧毁了。……他们的态度是卫道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浅薄的功利思想,入不得现代的学术界的。(顾颉刚《诸子辩序言》)最近三十年,国内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思想活跃,百业兴旺;国际上分化组合,风云激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鬼谷子思想的价值再次充分显露了出来。学术界、军事、外交、教育培训、公共关系、商业营销、工商管理、养生、旅游等等,都把目光投向了鬼谷子,研究、运用、开发,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被称作“二十年不衰的鬼谷子热”。不光在大陆,就连海峡对岸的台湾,鬼谷子研究会的会员也是遍布全岛。在国外,日本有“纵横研究院”,介绍纵横家思想,研究鬼谷子智谋。德国著名历史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美国著名外交家基辛格,都学习《鬼谷子》,深受鬼谷子的影响,推崇纵横家的智慧。甚至有人说斯宾格勒是现代国际上的鬼谷子,基辛格则是当代的苏秦、张仪。作者/来源:鬼谷先师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gjml.com/zrys/16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