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墨家,并未彻底消亡,其精魂仍

先秦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其中尤以儒、道、墨三家,最为显赫。不过,它们在后世的命运,却有着天壤之别:儒家和道家一直传承至今,绵延不绝,“儒道互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而墨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便基本消亡了,以致司马迁在写《史记》时,竟没有给墨子立传,仅用24个字轻轻带过。想当初,墨家学派可谓盛极一时。孟子就曾经曰过: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学派之一)则归墨;韩非子则将墨家与儒家并称,同为当时的“世之显学”;《吕氏春秋》也记载,儒墨弟子众多,“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不可胜数”——可见其地位之隆,影响之著。如此兴旺的一个学派,为什么到秦汉之际就神秘消亡了呢?学者们给出了很多原因,包括:墨家的思想不见容于封建统治阶级,尤其是与被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家相敌对;墨家组织结构严密,容易形成强大的社会势力,对封建政权的统治造成威胁,因而备受打压,等等。总之,秦汉以降,墨家的组织急趋衰微,墨子的影响日益减小,墨家学派几经肢解,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正如不少学者所指出,墨家思想在中国并没有灭绝,其“精魂”已由后来的道教所继承并发扬,从而汇入了中华文化的长河之中。例如,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很早就指出:“(道教思想)本诸墨氏,源远流长。”据有关学者研究,墨子的“天志”、“明鬼”、“兼爱”等思想,为早期道教所吸收,甚至照搬为教义,像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就有很多地方明显受到墨家思想的影响。墨子还被道教列为神仙,道教内部也流传着多种墨子及托名墨子的文献:如在《道藏·太平部》中,收有《墨子》十五卷;此外还有《墨子枕中五行记》、《灵奇墨子术经》、《墨子丹法》、《墨子闭气行气法》等等,“反映出墨家学说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先秦诸家学派中,以墨家最为注重技术,涉及有光学、力学、冶炼、医药、养生以及宗教方术等,这些也为后世道教所采用或继承。道教能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创造出辉煌的成就,是与墨家的影响分不开的。此外,墨家的“五行毋常胜”说,为道教丹经《周易参同契》(“五行错王”说)和《悟真篇》(“五行颠倒术”)所直接继承;道教的许多斋醮仪式中,也渗透着浓厚的先秦墨家遗风,据说道教方术中著名的“禹步”,便与墨家“法夏宗禹”的思想密切相关。还有学者指出,我国古代“侠道”概念的出现,是墨侠与道教合流的体现。崇尚出世修仙的道教,历史上不乏具有“舍己济人”、“苦节危行”精神的高道,应该说与墨家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包括墨家民间结社的组织性、自苦性,也对民间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代道教研究专家王明指出:墨学的优秀传统“经过封建统治者严重打击之后消沉下去,黯淡地度过一个相当悠长的时间,到后汉中晚期,又被我国原始道教经典吸收进去,成为民间道教思想精华的一部分”,墨家的许多思想“正式披着宗教的外衣,复活起来”!对此,您怎么看?您觉得墨家已是遥远的绝响,还是仍在道教以及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流淌?/完.~如果您觉得还不错,别忘了点赞、转发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gjml.com/zrys/175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