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之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www.xxzywj.com/m/
道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几经盛衰。道教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而传衍至今,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自身能够度己度人。所谓“度己”,指道教中人通过努力修炼而得道成仙;所谓“度人”,指道教中人通过广结善缘而力争济世利人。自道教诞生开始,道教徒便将“度己度人”作为本教的立教宗旨。在漫长的历史中,道教徒始终不渝地、忠实而虔诚地践行“度己度人”的立教宗旨,从而使“度己度人”成为道教的优良传统,是道教的生命力之所在。度己,追求得道成仙道祖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教所阐述的宇宙,无限广阔浩渺,上至极远之玄天,下至极深之地府,而人类就生活在天地之中。人间之上有仙人游乐之仙境,再上有诸天帝之天庭以及大罗天境。而大罗天境(此境界仙人不生不死、寿命无量、永脱轮回)是道教徒信仰和向往的地方,人间之下则为黄泉、地府(地狱)。道教认为,只有“修行”才是人生的最高享受,修好“人道”,进而“致虚极、守静笃”,证悟仙道。这是道祖老子所企盼的“万物归根复命”的人生最佳选择,也叫自度、度己,同时还要无量度人,这也是道教强调的“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之本意。在思想上,道教相信“我命在我,不属天地”,鼓励人们不屈服于天命,要求人们循“道”修炼性命,以争取与“道”合一、得道成仙,因此,“得道成仙”便是道教徒在出世方面的奋斗目标。为了达到“得道成仙”之目的,道教继承和创造了一系列的道功道术,如服食、行气、吐纳、导引、守一、存思、辟谷、外丹、内丹,以及斋醮、符箓、守庚申等。度人,力争济世利人道教强调,欲要得道成仙,仅有个人的道德实现是不完美的,还必须济世利人。如果仅仅注重个人的修炼包括自身人格的完善,即“度己”,是很不够的,而且不能得道成仙。因此,在“度己”的同时,还必须“度人”,既要去济世利人。道教认为,“度人”之善行不但重要,而且还是修炼成仙的首要条件,并在理论上提出了“内以致寿,外以致理”的养生和积德并重的宗教实践原则。从诞生至今,道教在济世利人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限于篇幅,下面主要谈两点:道教对祖国医药学发展的贡献道教早期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后来又发展到用医术为人疗病,以解除民众疾苦。道教认为,医道通仙道,学仙先学医,因此道教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医学和药物学家,在济世利人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东晋高道葛洪(年—年)既是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同时又是著名的医药学家,撰有《金匮药方》多卷、《肘后备急方》4卷。唐代高道孙思邈(年—年)不仅是一位高道,而且还是一位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淡泊名利,谢辞征召,乐于山居著述,研讨医理药性,行医民间,广泛搜集民间的验方、秘方,总结唐代以前的医学理论和医学实践,加以分类记载,其代表作《千金方》,被后世历代医家所推崇。自道教诞生以来,道教徒兼行医者连绵不绝,其中杰出之人比比皆是。因此,社会上流传有“十道九医”之说。道士行医,服务民众,这是道教济世利人的一个重要体现。道教在历史重要时刻,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元代,邱处机祖师为拯救民生,以73岁高龄率十八弟子,从莱州出发,跋涉万里,历尽艰辛,历时两年多到达西城大雪山,与成吉思汗会面。“太祖时方西征,时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太祖深契其言,礼遇甚隆,尊为神仙。是故,邱祖“一言止杀”的功德,载入史册,令世人敬仰不已!近代,在反帝、反封建和抗日战争期间,道教中有不少道教徒同全国人民一起投入反帝、反封建和抗日的战争。譬如武当山道众掩护红三军,救治红军伤病员等事迹。新中国成立后,道教也有很多感人事迹。如年9月,由北京白云观、香港青松观、台湾指南宫主坛、上海白云观、湖北武当山等名山宫观,以及美、加、澳青松观共同参加的,以祈祷世界和平、护国佑民为目的的“罗天大醮”,在北京白云观隆重举行,前后历时十天,并将这次功德款万元全部捐献资助“希望工程”,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在中国和其他各国遇到自然灾害时,道教界总是尽最大能力捐钱赠物,奉献爱心。譬如年夏,我国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在这次抗洪救灾活动中,道教界共向受灾地区捐款达余万元,还捐赠了大米、衣服等急需物品。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了一场罕有的地震和海啸,给东南亚和非洲部分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道教界发扬道教“齐同慈爱”、“济世利人”的优良传统,为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灾难举行消灾解厄、度亡祈福大法会,追荐亡者早日超升,祈求生者健康安宁,并向地震和海啸受灾国家捐款万余元。中国道教界的这一善举,受到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正因为道教与国家、人民(包括关心别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所以道教在民众中(包括在世界上)深得人心,这也是道教能绵绵流传并充满生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日月轮回,光阴荏苒,作为一个古老的传统宗教,道教具有“与时迁移”的精神,在其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里,至今仍然含有许多跟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要求贴近的“济世利人”的积极教义,如敬老恤孤、扶危济困、先人后己、苦己利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等。总而言之,追求得道成仙,力争济世利人,不仅是道教的立教宗旨,而且还是道教的优良传统,启示当代以及后世的道教徒:只要永远践行度己度人的立教宗旨,永远继承度己度人的优良传统,道教就会永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转自#青城山道教#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gjml.com/jkys/17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