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养生之道丨浅谈中药与食物的关系

导读:

上篇我们了解了食疗的相关知识,有些伙伴问到“中药与食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那接下来就和小宝一起了解一下吧!

中药与食物来源相同—药食同源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药物与食物一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药食同源的学说影响深远。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开。

食物和药物都来源于生产生活,是我们祖先千万年与大自然、与疾病斗争的经验结晶,早在唐朝时期《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这说明了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从食物和药物的本质来讲,它们都是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和矿物质。它们之间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所以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中医药膳食疗学就是将药物与食物结合运用,以达到养生防病、祛病疗疾的目的。

中药与食物理论具有共性

中药和食物不仅都来自于大自然,而且药食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理论认识更是相似。

四气: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气”的不同特性,食物也如此。只是在程度上不同而已,就相当于是寒与凉、温与热、甘与平的区别。

五味:同时药食均具有酸、苦、甘、辛、咸“五味”的气味。只不过食物上的五味基本都是通过口尝,用感觉器官辨别出来的,而药物的五味不仅仅是药物的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升降浮沉:药食都具有“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势,表明药食在机体内有不同的功效趋向。一般来说,凡升浮的药食大都味属辛甘,性属温热,具有“辛甘发散”的作用;凡沉降的药食,大多味酸苦,性属寒凉,具有“酸苦涌泄”的作用。

中药与食物相同的使用原则

中药与食物的使用有时候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是指导我们使用药食的根本法则,也就是我们上篇讲到的指导原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药食都需因人、因证而施,都需要有针对性地做选择。

中药与食物的差异

中药的治疗药效强,药劲大,如果用的正确,效果将会很好,但如果用药不当时,就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中药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的结果。而且,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食物,药物却不用经常服用。尽管有药食同源一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药食不分,随意地以食代药,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药食的不同,更好地运用食物来养生。

中药与食物性质的差异

由于“药食同源”,用以指明药物性质的中药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理论就可以应用于食物,指导我们有选择地饮食。但是,食物具有的一个根本性质就是长期服用性,甚至是终生可用,比如米、面、蔬菜、水果等,而除了一些特殊食物,如大多数调味品、某些肉类果蔬等,性味归经等中药理论在指导食物应用时其实并不是十分严格。如苹果甘凉,但久食并不会发生与凉性药物类似的副反应,皆因大部分食物以平性为主,可以久用。但是,中药理论对药物的指导非常严格,中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性质相比食物也明显得多,如生大黄,被称为“泻下将军”,其性大寒,泻下作用极强,如果不是燥热内结而便秘的患者服用,很易造成药物性泄泻,甚至伤及胃阳;又如水果中的梨,其性寒,凉,虽然远远不及大黄作用强,但是平素胃寒或胃纳不佳的人,食之胃部也会略有不适甚至引起泄泻。因此,药食的性质有较大差异,这也决定了药食的作用同中有异。

中药与食物作用有差异

食物的根本作用给人提供能量,维持生命,为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营养,补充人体日常活动中的各项消耗,其次才是防治疾病或加速病人康复。而药物的主要作用就是治疗疾病。食物与药物作用不同,由此发展出了食养、食疗、药膳、药疗等。药疗即使用中药治疗疾病,使机体恢复正常。食养即是食物应用于健康人群达到养生的目的,平常我们饮食充饥其实也是属于这一作用的体现除此之外,还包括根据食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食物以养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人体平和,唯须好将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食养就是食物根本作用的体现。如果将饮食作用于病人身体的调节或疾病的治疗,就是食治或称食疗。孙思邈对此也有言云:“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我们现在的养生也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对于一些轻病、慢性病和疾病的恢复期都可以使用,针对疾病选择适当的食物以恢复气血、平衡阴阳、祛除病邪。药膳就是按照一定原则将药物与食物混合应用以疗病的方法,其效果较食疗稍强,而且由于有很多药物又属于食物范畴,因此药膳和食疗应用方法和范围有同有异。

中药与食物的用量用法有差异

食物的用法主要是通过烹调使食物由生变熟,并具有色、香、味的特点,最后经口服用,经脾胃消化吸收,其用量随个人食量而异。而药物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依据本身特点进行炮制,仅在机体有疾病时使用,而且使用量、配伍方法、使用次数必须严格控制,服用方式有外用、内服的区别。即使药食共同使用组成药膳,也必须遵从药物应用的一般原则。

中药与食物副作用有差异

俗语说:“是药三分毒”,《周礼·天官》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古代常常把毒药看作一切药物的总称,而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在寒、热、温、凉和酸、甘、辛、苦、咸等方面药物又有自己突出的特性,治疗疾病也正是应用了药物的这种“特性”,也就是偏性来调整有病机体的偏失状态。同样,如果药物使用过度,会造成机体在某方面的偏盛或偏衰,最终导致人体阴阳失衡而产生疾病,故药物应用有严格的原则和方法,所以中药使用不当也会有副作用。还有一些中药本身就具有毒性,会使人体产生毒性反应,应用时就;要更加小心。而食物由于经过了几千年的筛选,其筛选的首要标准就是能够长期服用而不至于产生副作用或副作用极小,而一些副作用稍大的食物,如部分调味品,一-般家庭使用总是作为佐料,是不会作为主食来用的,这也是中国食文化几千年来形成的宝贵经验。

精选内容

1、中医养生说食疗

2、端午安康,祛病养生

3、人与五行之间的玄机

4、早上洗澡好还是晚上洗澡好?

小宝告诉你:

药食同源,并不是说药食同性、同功、同用。因为大多数药物在性、味等方面和食物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决定了它们的运用形式、目的各不相同,决不可混为一谈。药食的应用在中医“治未病”的养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唯有正确的认识中药与食物的异同才能从传统中医中药养生文化中受益,使自己的生活更快乐更健康!

(别忘了收听每日一听哦~)

本篇文章内容由“百草之道”搜集整理,内容选自互联网。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可以点赞收藏加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gjml.com/zrys/10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