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家常储备中,茶叶是必不可少的储常品之一,无论家人是否饮茶,茶叶是肯定不会少的,同时茶叶也是中国人待客的必需品之一。
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饮“茶”记载在西汉王褒的《僮约》一书中,书中提到了“武都买荼”“烹荼尽具”等关于买茶、烹茶等事。而在儒家经典《诗》中,也提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可见茶在中国历史上的源远流长。
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喝茶至少应该是从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习惯,这种习惯至唐朝达到顶盛,被历代茶家誉为茶仙的陆羽就是唐朝人。唐朝人不但饮食,还将饮茶这种习惯传播到周边国家,日本就是受中国茶文化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
中国古人不但善于饮茶,而且还将“茶”发扬成为了一种文化,同时也将茶文化尝试与中国其它文化相互撞碰、融合,道家文化就是这其中的代表之一。
道家思想起源于先秦时期,传承至今已经数千余年,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还贯穿中华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而长达两千余年的传承,道家思想与种种文化产生了不同的撞碰。
在千年的碰撞中,道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与茶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不但为茶文化树立了茶道灵魂,同时还为茶文化提供了崇尚自然的美学理念以及养生茶道等思想。
道家思想讲究“道法自然”,一切行为都应该遵循宇宙事物之间的规律;这与茶道中的突出的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有着密切联系。从种茶、採茶到制茶,再到煮茶、烹茶饮茶、品茶的一系列行为中,都不难看到道家思想对于茶文化的深刻影响。
而道家思想中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不正是茶文化所追寻的境界吗?饮茶不仅表现为品,而是寻求一举手、一投足间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正是茶道将道家“天人合一”等思想融入其中,使饮茶人更能领略到“物我玄会”的思想及精神的升华。